青島再添一國字頭金獎建筑 引領東北亞會展中心航標
青島新聞網5月19日訊(記者 朱穎)日前,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公布第十四屆第二批“中國鋼結構金獎”工程獲獎項目名單,由中鐵建工山東公司承建的中鐵青島世界博覽城會議中心綜合體項目榜上有名。
精益求“金”,百煉成“鋼”!作為它的締造者,中鐵建工集團山東有限公司用過硬的技術,讓這座造型新穎的建筑拔地而起,成為了青島又一座耀眼的新地標,以國內領先水平的質量斬獲中國建筑鋼結構行業(yè)最高榮譽。
水陸相連,巨輪高鐵齊頭并進
由中鐵建工集團承建的中鐵青島世博城會議中心綜合體項目位于青島市西海岸中央活力區(qū),2018年9月建成使用,總建筑面積13.1萬平方米,以會議、展覽為核心,打造集文化、旅游、商務、居住等多業(yè)態(tài)布局為一體的大型會展綜合體,是我國一帶一路重要載體——東亞海洋合作平臺的永久性會址。
中鐵青島世博城建筑風格獨樹一幟,外形自然融入復興號列車、飄揚的絲帶、航母等形制元素纏繞形成中國結圖案,“水路”“陸路”相連,同時融合中鐵企業(yè)文化,象征著企業(yè)高速發(fā)展。造型融入"一帶一路"元素,著重體現海上“絲綢之路”寓意,讓中國夢與世界夢相連,創(chuàng)造了青島地區(qū)會展場館的經典之作。
量體裁衣,多種結構巧妙組合
作為一座極具超前性和包容性的超大體量的綜合性建筑,中鐵青島世博城會議中心綜合體東西長422米,南北寬110米,新穎的造型在無形中也增加了建設的難度。
建筑外幕墻造型復雜、形態(tài)各異,項目團隊在建造時為中鐵青島博覽城“量體裁衣”,采用了多種結構形式,停車樓為框架結構與框架剪力墻結構結合;酒店、宴會廳為框架剪力墻結構;展覽大廳、精品展館為砼框架+鋼結構屋蓋,將每一處細節(jié)都進行了精心”打磨”,使綜合體雖然巨大卻無呆板之感,盡顯靈活多樣。
共享大廳部分幕墻以流體雕塑的新穎造型呈現,主要由高品質的玻璃幕墻、異形玻璃幕墻和金屬板幕墻等構成,遠遠望去呈現海水波動的效果。
南入口異形外凸鋼結構幕墻空間充分暴露結構之美,會議大廳有局部抬高,形成了具有展示性、收納性的地臺空間。
精確定位,“鋼筋鐵骨”嚴絲合縫
中鐵·青島世界博覽城不僅擁有時尚新穎的外觀,內部結構建造上也獨具匠心,建筑內部別有洞天。
共享大廳作為交通樞紐與不同功能區(qū)形成互聯,內部主體鋼結構在空中懸挑、相互交叉,給施工帶來了巨大挑戰(zhàn),項目人員在施工建造前精確定位,修建時不斷修正鋼結構在空中的位置誤差,確保兩頭同時建造的共享大廳,內部鋼結構能嚴絲合縫地對接。
共享大廳內部裝修裝飾充分采用海浪元素,將科技與自然完美融合,每個模塊都根據主大堂裝修效果量身定制,大小模塊在工廠內通過1:1的模具翻模制作,每個模塊都有唯一的編號,確??偯娣e5650平方米的裝修模塊在組裝排列時“一一對應”。
仿瑯琊臺古建的嵌套空間充分結合青島本地元素,在建造過程中全部采用傳統古建技藝,通過榫卯斗拱的連接懸挑方式,詮釋建筑的歷史文化內涵,還原周秦風格,構建山海和諧意象。
創(chuàng)新驅動,確保質量速度雙優(yōu)
中鐵·青島世界博覽城會議中心綜合體建造、裝修的超前性、規(guī)范性、全面性、縝密性成為業(yè)內一大亮點,其中BIM技術的應用,讓這座科技感十足的建筑如虎添翼。
在施工前通過BIM技術繪制工程外幕墻3D布置圖,將BIM技術與外幕墻施工方案緊密結合,利用BIM建立模型通過三維測量,模擬外幕墻施工方案的可行性。
建造過程中充分運用BIM技術進行碰撞檢測及凈高分析、工程量統計模擬施工進度,確保建設的質量與速度“雙優(yōu)”,在中鐵青島博覽城建成后的設備維護、運營管理、評估筑資產費用等運維方面也發(fā)揮巨大功用。
鐵軍出征,勇擔重任極限履約
在重大政治建設任務面前,中鐵青島世界博覽城的建設者們傳承鐵軍精神,攻堅克難、奮勇爭先,創(chuàng)造了3個月完成7萬平米幕墻施工、5個月完成精裝修工程施工、13個月完成13.1萬平米五星級酒店會議中心綜合體工程整體竣工的行業(yè)極限履約速度,確保了東亞海洋合作平臺青島論壇的順利召開。
項目研發(fā)實用新型專利15項,發(fā)布省級工法兩項,榮獲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泰山杯、山東省優(yōu)質結構等省部級及以上獎項24項。
作為東北亞區(qū)域規(guī)模最大、配套最優(yōu)、科技水平最高的會展中心——中鐵·青島世界博覽城從一誕生就帶著使命與擔當,將成為助推青島市新舊動能轉換的新引擎,招商引資引智的新平臺,城市形象推介的新名片,提升區(qū)域核心競爭力的新品牌。
中鐵建工山東公司將繼續(xù)傳承工匠精神,追求金牌品質,無愧使命擔當,不負偉大夢想用奮斗創(chuàng)造更多建筑精品,在追夢路上永不止步!